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丁经理
电话:17784210768(微信同号)
手机:QQ:1411184862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缙善路2号附17号
邮箱:cqgdyq@163.com
文脉传下去,古籍活起来
古籍保护,抢救修复是第一步。随着时间推移,许多古籍面临虫蛀、风蚀、水浸、火炙等威胁,存在脆化、絮化、霉变、破损等“伤情”。而且,古籍抢救修复难度较高,从纸张的清洗、加固、补缺到墨迹的稳定,都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一些修复中心甚至为找到与原书高度相似的纸张而专门建起造纸工坊。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修复古籍超过385万叶,其中包括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山东省图书馆藏宋刻本《文选》等珍贵文献。这背后,是一名名古籍修复师埋首故纸残页,凭借“一双妙手补千年”的技艺与时间赛跑。
运用各种复制手段对古籍内容乃至外形进行再生性保护,是传承古籍的重要方式。如今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古籍善本的内容从纸端搬到“云端”,不仅能让更多人看见,还能实现全文检索、文本比对、自动标点等功能,为学习研究提供更大便利。不过,我国现存古籍实现数字化的不超过8万种,且很多只是完成了初步的影像扫描,真正实现文本数字化的不足4万种。让卷帙浩繁的古籍以数字化方式传承,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规范,加强古籍数据流通和协同管理,推动资源汇聚共享。
运用各种复制手段对古籍内容乃至外形进行再生性保护,是传承古籍的重要方式。如今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古籍善本的内容从纸端搬到“云端”,不仅能让更多人看见,还能实现全文检索、文本比对、自动标点等功能,为学习研究提供更大便利。不过,我国现存古籍实现数字化的不超过8万种,且很多只是完成了初步的影像扫描,真正实现文本数字化的不足4万种。让卷帙浩繁的古籍以数字化方式传承,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规范,加强古籍数据流通和协同管理,推动资源汇聚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