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收获之季,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重庆,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8月23日至25日,2018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将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大数据风云席卷,智能化浪潮涌动,高规格智博会为何在渝开启大幕?
去年下半年以来,重庆市委高度重视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我们听到来自会场的决策部署--
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坚定不移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努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挖掘大数据商用价值、民用价值、政用价值,推动大数据、智能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保障改善民生。
一年来,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已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音。
重庆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依托产业、平台、设施的三大支撑,发展大数据智能产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在转型变革的历史关口,重庆也需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大力发展智能产业,用智能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此次在重庆举办智博会,是加速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6月2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智博会在重庆举办将有力地促进人工智能创新要素在中国西部地区的聚集,以智能产业带动西部大开发,支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重庆通过加速改造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智能产业,一批智能化应用陆续落地。智能产业正大力驱动着重庆经济转型升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实现了18.3%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改造步伐加快 传统产业焕发“活力”
新时代,让重庆的传统产业焕发“活力”,钥匙在哪里?
重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调研,反复研究,给出了答案:运用大数据、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一直以来,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在重庆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说,重庆制造业门类齐全,笔电、摩托、汽车以及手机的生产数量在全国举足轻重,但也面临着生产效率不高、单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可以说,推动传统工业的智能化改造,产业有基础、市场有要求、企业有意愿。
走进重庆大足高新区施密特电梯生产车间,电梯门板制作生产线上的6台ABB机器人在进行切割作业,只有2名工人负责设备监控等工作。车间负责人介绍,生产车间经过智能化改造后,以前10个人的活,如今只需2人就能完成,生产效率较以往提高10至15倍,产品精确度大幅提高。在永川区,重庆海通投资集团近年来大力推进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改进,共投入资金8600余万元,其下属的一家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产值由5000万元/年提高到9600万元/年。
以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为重点,重庆在全市全面启动了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工作。为助推汽车产业迈向智能化,重庆产业引导基金重点围绕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推动信息科技与汽车工业实现跨界融合,发起了规模近50亿元的3支产业投资基金,累计投资相关项目19个,为企业输入超过15亿元。光大银行重庆分行则通过多维数据和动态分析技术,研发出“供应链业务自动报表及数据监测系统”,帮助长安汽车等企业在理顺管理流程、扩大生产销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7年,重庆富士康、广达等六大电子终端代工企业,在投入1.5亿元实施自动化改造后,良品率较上年提高6%。统计显示,智能化改造项目完工后,相关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2.7%,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21.8%,产品周期平均缩短12.5%,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今年4月,重庆市经信委出台《重庆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认定管理办法》。目前,全市正推动建设认定长安、中光电、京东方等76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按照计划,到2020年,重庆将建成20个智能工厂、200个数字化车间和2000个数字化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