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联系人:丁经理
电话:17784210768(微信同号)
手机:QQ:1411184862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缙善路2号附17号
邮箱:cqgdyq@163.com
远场超分辨成像
根据瑞利判据,可得知近场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61l/nsina,则提高分辨率不外两种方法:其一,尽可能选择短的照明波长,如紫外光、x射线、电子等;其二,提高数值孔径,因此正常的光学分辨约为200nm,这个分辨率目前是不能满足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所以产生了电子显微镜(本质是利用物质波理论,减少波长);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等(这类成像其实本质属于近场超分辨了)。
2.1 经典的超分辨---多光子吸收超分辨
一般圆形光斑的光强分布是高斯型的,中间光强大,即光子密度高。若荧光产生过程是多光子吸收过程,则可激发出荧光的光斑区只能是中间的大光强区,此时则简单有效的超分辨成像,目前最成功的应用是双光子扫描荧光显微镜。
2.2 我最喜欢的超分辨--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技术(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STED)
该成像理论源于爱因斯坦的受激辐射理论,Stefan Hell创造性把该理论应用于荧光成像,最终做出了成像系统。简单的说STED是利用激发光使基态粒子跃迁到激发态,随后用整形后STED环形光照射样品,引起受激辐射,消耗了激发态(荧光态)粒子数,导致焦斑周边上那些受STED光损耗的荧光分子失去发射荧光光子能力,而剩下的可发射荧光区域被限制在小于衍射极限区域内,于是获得一个小于衍射极限的荧光发光点,再利用扫描及可获得亚衍射分辨率的成像,结合4pi技术可实现三维超分辨成像。2002年,Hell研究组通过STED与4Pi技术结合,实现了33nm轴向分辨率;2003年,Hell研究组获得28nm的横向分辨率。
该方法目前可以说是最有发展前景,因为最有希望做实时、活体成像的,Hell已经实现了视频级的成像速度,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达人们可以继续努力加油了。
2.3 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技术(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 Microscopy, STORM)
这个方法创始人是中国科大的毕业的庄小威教授(女),34岁获得哈佛大学的正教授职位,很猛的。这个方法可以说突破传统思想束缚,敢想敢做的典范。
该方法基于光子可控开关的荧光探针和质心定位原理,在双激光激发下荧光探针随机发光,通过分子定位和分子位置重叠重构形成超高分辨率的图像,其空间分辨率目前可达20nm。STORM虽然可以提供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但成像时间往往需要几分钟,同时还不能满足活体实时可视的成像的需要,发展空间很大。
2.4 饱和激发结构光照明显微技术(Saturated Structured Ilunination Microscopy, SSIM)
是一种宽场成像方法,荧光分子在高强度激光照射下产生饱和吸收,通过求解图案中的高频信息获得样品的纳米分辨图像,已经实现了几十纳米的横向空间分辨率。由于SSIM是两维并行测量,因此可以实现很高的成像速度,但实时性比较差。
2.5 荧光激活定位显微镜技术(fluorescence photoactivation localization microscopy, FPALM)
这个目前还不了解,听说跟storm差不多。
2.1 经典的超分辨---多光子吸收超分辨
一般圆形光斑的光强分布是高斯型的,中间光强大,即光子密度高。若荧光产生过程是多光子吸收过程,则可激发出荧光的光斑区只能是中间的大光强区,此时则简单有效的超分辨成像,目前最成功的应用是双光子扫描荧光显微镜。
2.2 我最喜欢的超分辨--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技术(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STED)
该成像理论源于爱因斯坦的受激辐射理论,Stefan Hell创造性把该理论应用于荧光成像,最终做出了成像系统。简单的说STED是利用激发光使基态粒子跃迁到激发态,随后用整形后STED环形光照射样品,引起受激辐射,消耗了激发态(荧光态)粒子数,导致焦斑周边上那些受STED光损耗的荧光分子失去发射荧光光子能力,而剩下的可发射荧光区域被限制在小于衍射极限区域内,于是获得一个小于衍射极限的荧光发光点,再利用扫描及可获得亚衍射分辨率的成像,结合4pi技术可实现三维超分辨成像。2002年,Hell研究组通过STED与4Pi技术结合,实现了33nm轴向分辨率;2003年,Hell研究组获得28nm的横向分辨率。
该方法目前可以说是最有发展前景,因为最有希望做实时、活体成像的,Hell已经实现了视频级的成像速度,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达人们可以继续努力加油了。
2.3 随机光学重建显微技术(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 Microscopy, STORM)
这个方法创始人是中国科大的毕业的庄小威教授(女),34岁获得哈佛大学的正教授职位,很猛的。这个方法可以说突破传统思想束缚,敢想敢做的典范。
该方法基于光子可控开关的荧光探针和质心定位原理,在双激光激发下荧光探针随机发光,通过分子定位和分子位置重叠重构形成超高分辨率的图像,其空间分辨率目前可达20nm。STORM虽然可以提供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但成像时间往往需要几分钟,同时还不能满足活体实时可视的成像的需要,发展空间很大。
2.4 饱和激发结构光照明显微技术(Saturated Structured Ilunination Microscopy, SSIM)
是一种宽场成像方法,荧光分子在高强度激光照射下产生饱和吸收,通过求解图案中的高频信息获得样品的纳米分辨图像,已经实现了几十纳米的横向空间分辨率。由于SSIM是两维并行测量,因此可以实现很高的成像速度,但实时性比较差。
2.5 荧光激活定位显微镜技术(fluorescence photoactivation localization microscopy, FPALM)
这个目前还不了解,听说跟storm差不多。